图为河南南阳境内发现的岩画。(资料图)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
据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翟京襄介绍,2020年以来,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、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以及岩画爱好者,对南阳地区的岩画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。2022年新发现多处岩画地点。
2022年7月,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召开了《2022年度南阳岩石文(岩画)专家论证会》,与会专家对岩画的年代、性质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。
翟京襄介绍,目前南阳已发现岩画遗迹点达上万处,遍布南阳大部分县区。按照岩画的形制结构、性质功用归纳为凹穴类,文字符号、线刻纹类,圆盘状类(日晷),祭坛类,图腾类,生殖崇拜类,石洞、石屋类,巨石堆叠类共八大类。
研究发现,南阳凹穴岩画(爻窝)主要为圆形组合和线性图案。双排凹穴组合是南阳最具特色的组合形式,最多可达双排24连穴。
目前南阳发现的岩画大都刻在花岗岩和石英砂岩上,多分布在海拔较低、视线开阔的浅山丘陵地带,周围多分布有河流。制作方法大多为直接敲凿法,少数为金属工具刻凿而成。
南阳岩画分布范围广、规模大、种类多样,属中原岩画体系。通过调查,为人类早期文字、天文历法的产生,早期人类的意识形态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。南阳岩画的发现为探索中原史前文化,特别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。(完)
重庆长江索道恢复正式运行 市民鸟瞰长江美景****** 1月10日,不少市民在索道入口处排队乘坐长江索道。据了解,经过为期半年的维护,被誉为“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”和“山城空中公共汽车”的重庆长江索道,顺利完成承载绳和轿厢的更换,于本月9日恢复运行。该索道全长1166米,横跨长江、连通重庆渝中区和南岸区,市民乘坐索道可在空中鸟瞰重庆中心城区的渝中、南岸美景。而在为期半年的维护中,专业技术团队对索道运行机械、电气、安全保护全套装置进行了全面探测检查,更换了1号轿厢和承载绳,顺利通过了国家客运架空索道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全面验收,进一步确保了索道的有效使用、乘坐安全性。
|